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2-01 12:24:03
用手机看
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在街头巷尾,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过那些充满童趣的古代少儿游戏呢?那些游戏,仿佛是时光的魔法,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,重温那些让人怀念的古代少儿游戏吧!
还记得那个熟悉的歌谣吗?“丢啊,丢啊,丢手绢,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,大家不要告诉他。”这就是丢手绢,一个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游戏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游戏竟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呢?据说,它起源于公元1243年左右,由黎族人民所创,后来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,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。
游戏规则很简单,选出一个丢手绢的人,其他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。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,唱着歌谣,在歌谣唱完之前,要悄悄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身后。被丢了手绢的小朋友要迅速发现,然后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。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,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,如果被抓住,就要表演一个节目。
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奔跑速度,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。每当夕阳西下,街头巷尾总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,那笑声,仿佛是童年的最好证明。
“杨柳儿青,放空钟;杨柳儿活,抽陀螺;杨柳儿死,踢毽子。”这句儿歌,你是否还记忆犹新?抽陀螺,这个充满童趣的游戏,可是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。
游戏场地很简单,只需要一块平整的地面。游戏工具则是陀螺和鞭子。将陀螺放在地面上,用鞭子抽打,使其旋转起来。陀螺旋转得越久,说明你的技巧越高。
抽陀螺的历史悠久,据考古学家发现,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(距今五六千年)中就曾出土陶制小陀螺。那时的陀螺有陶制、木制、竹制、石制等多种,以木制居多。木制陀螺为圆锥形,上大下小,锥端的顶部常常加铁钉或钢珠。玩时,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,再以绳抽打,使之旋转不停。
抽陀螺不仅是一种游戏,更是一种技艺的展示。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坚持和耐心,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。
在地上画一个与人数相等的多角形,每个人选择一个顶角为出发点,用手心手背的方法排出先后顺序。每个人都将一枚瓶盖放在自己的顶角上。进攻者选择一个别人的顶角为进攻方向,以自己的顶角为出发点,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(或中指)托弹自己的瓶盖以撞击对方的瓶盖。
击中了,则以自己的顶角为原点,将手的拇指放在圆心上,以张开伸直的中指为半径划一扇形与顶角的两个边相交,得到的扇形就是自己的地盘。
这个游戏考验的是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。每当有人成功占领地盘,其他孩子都会为他欢呼。而那些失败的孩子,也会在下一轮游戏中努力拼搏。
打弹珠,又称打珠子、打玻璃珠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游戏。据说,它起源于16世纪,当时两名年轻人,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,便决定用弹珠比赛分胜负,打弹珠的游戏便因此产生。
游戏规则很简单,两个人或多个人参与。两人拿出弹珠放在平整的地上,一个人用手指弹自己的弹珠撞击别人的弹珠,弹中的弹珠归为己有。这种玩法叫出纲。
另外一种玩法是先在地上挖五个小洞,把弹珠弹入预先准备好的洞内。谁先打完五个洞,谁的弹珠就变成了老虎,然后再打着别人的弹珠,就可以把别人的弹珠吃掉(归自己所有)。这种玩法叫打老虎洞。
打弹珠不仅是一种游戏,更是一种指尖上的艺术。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专注和耐心,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。
过家家,是一种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。玩过家家时,几名儿童分别扮演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等。游戏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过日子,如做饭、洗衣服、买菜等。
这个游戏没有输赢之分,就是玩乐。过家家在儿童中间盛行不衰,也让小孩子们尝试到了当大人的那种威严,这个游戏对孩子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在游戏中,社会与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。